时尚

多项研究澄清对大便的5个误解

时间:2010-12-5 17:23:32  作者:探索   来源:知识  查看:  评论:0
内容摘要:正常的人每天都会排便,这样能够让体内的污物和毒素排出体外,长时间不排便的话,会给身体增加很大的负担的,还会并发很多疾病的。但是,对大便的认识大家有哪些了解呢?对它有哪些误解呢?如何判断便秘以及如何预防

多项研究澄清对大便的5个误解

正常的多项对人每天都会排便,这样能够让体内的研究污物和毒素排出体外,长时间不排便的澄清话,会给身体增加很大的个误负担的,还会并发很多疾病的多项对。但是研究,对大便的澄清认识大家有哪些了解呢?对它有哪些误解呢?如何判断便秘以及如何预防便秘呢?下面就由小编为大家解答下吧。

对大便的个误5个误解

排便是身体正常的行为,基本上每天都需要排便的多项对,但是研究我们对这些排出来的废物有怎样的了解呢?我们的认识是不是就是正确的呢?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对大便常见的误区吧。

误解一:每日排便是澄清正常的、也是个误最好的

如果粪便不是太松软或是太坚硬,人们从每天排便3次到每周3次都属于正常范围。多项对也就是研究说,排便有规律并不意味着每天都应该排便,澄清而是自始至终保持稳定一致的习惯。只有在排便频率发生突然变化时,才应引起注意。

误解二:大便应该很臭

大便的气味不好闻,但也不应当有腐臭味。如果大便的气味极度难闻,那么可能是感染的迹象,如果不加以控制,可能会发展为节段性肠炎、乳糜泻或溃疡性结肠炎。

使得大便变得非常臭的一个原因就是一种贾第鞭毛虫病,它是寄生虫感染,如果我们排出的大便总是有这种情况的话,这时候就需要去看医生了哦。

此外,人们一整天都在放屁是正常和健康的现象,因为它是肠道细菌在对食物进行消化时所生成的天然副产品。但是,与大便一样,放屁的气味持续恶臭可能是某些严重疾病的迹象。

误解三:结肠需要很好地冲洗

从长期来看,清洗结肠对健康很有害,它在冲刷掉坏细菌的同时也把好细菌冲刷掉了,更糟的是,结肠中并没有太多坏细菌。

有近1000种细菌生活在结肠内,对最后阶段的消化起到帮助作用,其中包括吸收水分、让膳食纤维得到发酵和吸收维生素,特别是维生素K、维生素B1、B2等。清洗结肠的过程中,这些有益细菌和电解质会同时被冲刷掉。而且,清洗结肠常见的副作用包括脱水、直肠穿孔、空气栓塞、血液感染和失去控制肠部肌肉的能力。

误解四:多花些时间排便有益健康

如果我们总是长时间的总在马桶上排便的话,这是一个不好的习惯。第一,在马桶上坐得时间太长的话会长痔疮的,肛门也会得到放松,有助于控制排便的组织进行刺激,这样会“肛垫”。

多项研究也发现,痔疮患者更有可能在马桶上长时间停留。其次是脏。大量研究表明,如厕时阅读材料或使用智能手机会导致人们受到粪便细菌的污染。

误解五:排便更多,体重减轻更多

这种看法似乎与物理学定律相吻合:有更多的物质从体内排出,体重自然就减轻了。实际上并非如此, 很多人喝泻药或饮用“减肥茶”,希望通过排便减掉热量。但热量吸收主要发生在小肠内,而泻药针对的部位是大肠或结肠。

如何观察粪便

大便很臭,提示消化功能不好

粪便是身体健康的信号。每次排完便,都要回头看,了解大便情况。身体出现问题时,大便的表现很直观:太臭、太干、太硬、太少,出血、腹泻以及发生便秘。

粪便的性状与肠道功能息息相关。肠道会对粪便水分进行重新吸收,正常运转状态下会吸收1350毫升水分,当肠道运转加速时,则水分吸收量减少到500毫升,而当肠道蠕动减慢时,水分吸收量增加到1450毫升。

正常的大便为碱性,且在结肠存留时间越长,碱性越低,酸性则升高。稀便是酸性的,可刺激肛门周围皮肤而疼痛。食用辣椒或饮酒可引起肛门直肠反应性充血,使痔疮急性发作,造成排便困难,增加大便在肠道内的滞留时间。

在排便的过程,屁是一大“助力”。结肠内气体约100毫升,60%氮、10%二氧化碳、25%甲烷、5%硫化氢和少量氧气,其臭味主要来自甲烷和硫化氢。一个人消化功能不好时,大便往往很臭。如果处于太空船等密闭空间内,持续多日不停放屁而不对空气加以妥善处理的话,屁中含有的可燃性气体不仅会令身处其中的人们中毒,还会引发爆炸或火灾。

有几个因素关系到排便是否顺畅:肠内气体可使结肠轻度膨胀,帮助蠕动,气体越多肠的活动度越高,腹内还可察觉微细的噼啪肠鸣,气体过多时使肠壁扩张,牵拉神经从而导致疼痛;将粪便推向远段结肠的蠕动,每日持续2~3次,以每分钟1~2厘米的速度向前推进到左半结肠,到乙状结肠贮留;由胃结肠反射或体位反射而引起结肠总蠕动,以每小时10厘米的速度推进,粪便进入直肠内,蓄积足够数量时(约300克左右)对肠壁产生一定压力时则引起排便反射。

如何判断便秘

大便减少、太硬、太难排

便秘的准确定义很难下。临床上前来就诊的患者主诉有很多:而排便困难包括排便费力、大便干硬、有排便不尽感、梗阻感等,而医生经常仅根据患者是否存在腹胀/排气、每周大便是否少于3次以及是否需手法辅助排便,来诊断患者是否存在便秘。

简单概括起来就是3点:大便减少、太硬、太难排。如果这种情形持续6个月以上,就属于慢性便秘。有些严重便秘的患者, 一个月排便次数还不到4次。

30~39岁便秘最高发

导致便秘的原因很复杂,比如年龄和与性别相关的生理结构因素。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,便秘发病率最高的是30~39岁人群,其次是60~70岁和40~49岁。总的来说,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受到便秘的困扰,不仅发病率更高,而且严重便秘者更常见。

多种药物也可导致便秘。特别是一些有基础病又患有慢性便秘的老年人,应用多种药物时一定要特别关注药物的副作用。体液补充和纤维素摄入不足、体力活动不够、生活地点改变或滥用轻泻剂等,也可导致便秘。

有些病变也会导致便秘,例如痔疮、复杂性肛瘘、肛门狭窄、结肠狭窄、粪性溃疡、完全的结肠无动力、直肠膨出、全盆底下垂、直肠前凸、小肠疝、子宫脱垂等,都会导致患者无法正常排便,出现便秘。

不愿在学校排便易致便秘

在导致便秘的诸多因素中,长期抑制便意最容易被人们忽视。排便反射是一个复杂的综合动作,它包括不随意的低级反射和随意的高级反射活动。人应该尊重自己的自然属性,不要刻意压抑。如果一个人经常在有便意的时候强忍不拉,慢慢地,忍便的时间会越来越长,到最后就会演变成“有便也难拉”。

经常有家长反映,小孩尤其是小女孩由于上厕所动作不利落,无法在短暂的课间休息时间内排完便。于是,为了避免尴尬,孩子宁可在校期间不上厕所,挨到回家才排便。任东林指出,有名在校住宿的中学生甚至形成了“每周末回家排大便”的规律,一次拉完一周的便量,岂有不便秘之理?

对于不愿在校排便的孩子,家长应予以积极地心理疏导,帮助孩子克服“畏惧如厕”的心理障碍,平时要对孩子进行排便训练。同时,学校幼儿园等教育机构也应针对小孩子的身心特点,延长如厕时间或增加如厕场所。

家长要正确地认识小儿便秘问题。如果宝宝尤其是吃奶粉的孩子,出现持续两周的球状、硬结大便,且一周排便少于两次、持续两周,家长应该考虑更换为容易消化的奶粉,已添加辅食的宝宝则应考虑增加米粉的摄入量。如果情况仍不好转,应尽快到医院专科进行检查,排除先天性巨结肠、肠狭窄、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可能。

如厕时应“一门心思想排便”

在成年人中,不正确的如厕习惯也会诱发便秘。有些人上厕所时爱看报纸、刷手机,分散了注意力,造成“久蹲便难出”,有些人上厕所半个多钟头都无法解出大便。任东林主张,上厕所时要“全心全意想着排便”。郅敏建议,一般早晨起床和餐后两个小时内,结肠处于较活跃的状态,每天可尽量在晨起和餐后两小时内培养规律的排便习惯。

预防便秘,每天摄入25~35克纤维素

多数便秘患者存在膳食纤维素摄入不足的问题。据世卫组织的建议,人均摄入膳食纤维量不低于27克。2000年中国营养学会颁布的膳食纤维每日适宜摄入量为30.2克。而实际上,我国城市人口人均摄入纤维量为11.6克,农村人口人均摄入量为14.1克,还不到推荐摄入量的一半。

对于因膳食纤维素摄入不足造成的便秘,通过调整生活习惯,一般都能得到改善。街坊要注意饮食多样化、不偏食,多吃新鲜蔬果,每天纤维素的摄入量最好保持在 25~35克,相当于一斤菜心、一碗燕麦加上一个苹果的量。

时下许多人喜欢吃“麦片”作为健康食物,这里混淆了一个概念,燕麦跟普通的麦片不一样。一碗燕麦粥所含的纤维素大概是5克,而普通即食麦片已经去掉了很多纤维素,一般3斤所含的纤维素才能达到这个量。近期的研究认为补水也是缓解便秘的一个关键因素,眼下天热人们失水较多,她建议每天每个成年人水摄入量在1.5~2.0升左右。

除了饮食,预防便秘还需要适当运动,特别是老年患者,身体机能减退,胃肠蠕动放缓,运动有助于促进胃肠蠕动。

便后最好用温水清洗肛门

超过10年的慢性结肠炎患者,临床上较易演变成肿瘤,肠癌相对高发。患者做过肠镜筛查,这点很棒,值得表扬。至于排便方面,只要是顺畅,没有出现肛门疼痛等不适,一天三四次都不是问题。值得提醒的是,一天多次排便,一定要注意肛门的清洁和卫生,最好的方式是在便后用温水洗一洗。如果没条件,可用湿纸巾或柔软一点的纸擦干净。

结语:以上就是小编给大家介绍的有关我们日常对大便的5个误解,相信我们都犯过一两个吧。同时,现在便秘的人是越来越多,这和我们的生活习惯以及饮食习惯有莫大的关联,我们想要预防便秘的话,平时不妨多吃一些膳食纤维类的食物。

copyright © 2024 powered by 怆然涕下网   sitemap